风雨砥砺践初心 抗洪一线显担当 ——综合科室联合党支部抗洪纪实

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如猛兽般在榆中境内肆意肆虐。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幸成为此次山洪灾害的重灾区。管护中心机关驻地电力中断、通讯瘫痪、道路被彻底冲毁,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仿若一座孤岛。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综合科室联合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迎着湍急的洪流,奋勇向前,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用忠诚与担当扛起了抗洪救灾的硬核责任。
与时间赛跑的生命转移
8月7日晚,兴隆山峡谷中,雨幕如注。综合科室联合党支部党员刘旭东匆匆赶到机关值班室,双眼紧紧锁住雨情变化,尽管从晚上7点开始每隔几分钟他就在群里发送一条防汛预警信息,通知各基层保护站组织人员撤离,但每一滴落下的雨水,都似重锤般敲击在他的心间。晚10时许,机关办公楼平台的积水迅速蔓延,情况愈发危急。“雨量远超预报,必须立刻组织人员向更高处转移!”刘旭东当机立断,迅速召集值班人员,有条不紊地指挥职工向机关三楼视频会议室转移,并通过对讲机向榆中县政府反馈暴雨情况。晚11时,得知还有群众滞留在办公楼外,综合科室联合党支部副书记、办公室副主任余意军毫不犹豫,如同一道闪电般,直接冲进狂风暴雨之中。大雨如鞭,抽打着他的身躯,视线也被雨水模糊,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群众!他在雨中大声呼喊,组织附近群众向机关楼内转移。就在洪水裹挟着石块、树木,如咆哮的巨龙般倾泻而下,冲出河道的千钧一发之际,9 名群众成功转移至机关大楼,躲过了这场生死劫难。
不眠不休的灾情速报
8月7日的夜晚,注定是个无眠之夜。综合科室联合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祁军,拖着照顾完住院父亲后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家中,却怎么也无法入眠。窗外的暴雨如同失控的猛兽,肆意宣泄着力量。突然,兰州市防汛办的一通电话打破了平静。“山上的监测设备全部失联,暴雨已经失去控制!”听到这话,祁军的心猛地一沉,她敏锐地意识到,山洪已然爆发。她立刻尝试与管护中心机关取得联系,固话、手机,一遍又一遍地拨打,然而听筒中始终只有忙音,每一个人都无法联系上。“这会儿路上全是洪水,车开不上去!”在确认全部五个保护站职工护林员都安全后,来自兴隆山站的反馈,让心急如焚的祁军无奈放弃了驾车赶往管护中心机关的打算。8月8日上午6点半,就在祁军近乎绝望之时,电话那头终于传来余意军的声音。得知机关情况后,祁军顾不上一夜未眠的疲惫,迅速向省林草局总值班室汇报了山洪灾情,为上级决策部署赢得宝贵时间。
高效运转的中枢保障
8月8日清晨,降雨仍在持续,综合科室联合党支部迅速集结力量,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地投身于协调对接、上传下达、信息整合、材料起草、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任务之中,宛如一台高速且高效运转的精密机器,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不知疲倦地持续奋战。第一时间于兴隆山保护站搭建中心抗洪救灾指挥部,争分夺秒汇总一线资料,推动准确信息快速高效传递;全力以赴恢复供水供电和办公系统,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正常开展;用心用情做好后勤供给保障,让每一位抗洪人员能够吃上一口热饭;积极主动组织人员开展清淤工作,推动环境尽快恢复;通宵达旦盘点受灾情况,做好损失评估……老同志主动请缨、年轻同志冲锋在前,在机关临时办公场所,在中心抗洪救灾和生产自救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综合科室联合党支部党员、职工忙碌的身影,他们用默默的付出,支撑着单位运转。
在这场防汛救灾的重大考验面前,每一位党员都肩负着践行初心使命、交出合格答卷的重大责任与担当,这是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当前,虽然洪水已逐步退去,但重建家园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综合科室联合党支部全体党员及职工将持续保持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综合协调、服务保障等重要职能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投身于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中,为重建美好家园、恢复往日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而不懈拼搏奋斗。
供稿:综合科室联合党支部 审核:刘旭东 编辑:陈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