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中的“护林人”—— 上庄保护站党支部“8.7”抗洪救灾纪实

8月7日以来,甘肃兰州市榆中县等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让兴隆山管护中心上庄保护站面临了一次严峻的考验——断水、断电、通讯中断,通往外界的道路被冲毁,全站瞬间沦为与外界隔绝的“孤岛”。在困境中,保护站党支部带领6名干部职工,秉持“汛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战场”的担当,筑起坚不可摧的“红色防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本色。
坚守岗位,支部成为“主心骨”
8月7日晚,党支部书记、站长高松腾接到榆中县暴雨预警后,立刻组织工作人员联系各保护点询问雨情情况,劝导各点职工和护林员尽快转移至安全地带。支部书记隔一小时便逐个询问人员安全情况,提醒大家要警惕山洪灾害,直至手机电量告罄。同时,他还在夜晚不时组织人员检查站内围墙、房屋是否存在渗水倒塌风险,做好提前防范。
8月8日凌晨5点,党支部书记得知救援临时指挥部缺少发电用的汽油,立即将保护站的汽油提供给临时指挥部使用,并带领保护站职工查看道路情况,用无人机喊话方式,协助群众脱离险境。此外,支部书记组织人员整理出会议室,供救援人员休整,安排职工给救援车辆指挥道路,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断网导致无法接收外界指令,也不能发出求救信号。“哪怕成了‘孤岛’,保护站的职责不能断。”支部书记定下铁规:党员24小时轮值守在值班室,实时查看灾情,确保任何险情都能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在支部的统筹下,站内党员职工迅速凝聚力量,徒步了解信息并及时传递,每个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断水后,饮用水成为最大难题。保护站职工利用自身熟悉林区情况的优势,将附近可使用的山泉水提供给周边被困群众。
守望相助,温情凝聚“向心力”
断电后的夜晚,漆黑一片,只有应急灯的微光在风中摇曳。大家围坐在一起,支部书记讲述自己过去当兵和防火的经历,老职工分享多年以来的护林经验,年轻职工分享守护林区的初心,一句句鼓励的话语驱散了大家的恐惧与疲惫。有年轻同志因想家而落泪,支部书记像兄长般拍着他的肩膀说:“咱们守在这里,就是守护这片林子,也是守护身后的家。”
当时,站内停水停电,手机信号不稳定且无法充电,6人被困在站上,在与外界失联的日子里,党支部始终牢记保护区的核心职责。当通讯短暂恢复时,他们立即向上级汇报的首要信息并非自身困难,而是“林区安全、人员平安”。
在救援人员抢通道路、恢复供电后,看到的是完好无损的保护站和精神饱满的干部队伍。面对这场“大考”,上庄保护站党支部将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化作坚不可摧的信念与行动,始终牢记党组织的嘱托,用初心践行使命,用行动彰显担当,让鲜红的党旗在抗洪一线高高飘扬,成为洪水中最暖人心的“护林人”。
供稿:信息宣传科 审核:裴应泰 编辑:何慧